发布时间:2021-09-22作者来源:科理咨询浏览:1224
「农村是AI机器人落地最好的场景。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接受机器之心采访时表示,人工智能在农业场景的应用更容易实现产品化(如无人机、无人车等),应用效果也更为明显。农业AI机器人将比传统的农业机器更精细化,有针对性、灵巧,做到「有眼睛、有手、有脚」,大量取代重复性工作,农业应用是AI技术最低垂的果实。
目前智慧农业正处于价值洼地,农业科技企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目光。中国企业正以其脚踏实地的精神和把家搬到生产现场的觉悟,专注技术、深入市场、敬畏用户,在智慧农业领域发挥后来优势,加速发展,在不远的将来,中国企业必将引领全球新农业技术发展。
机器人天然的工业属性,给了很多人AI应用将最先落地工业场景的直观印象。然而,工业场景其实并不是AI最好的生长土壤。
非智能的机器在生产活动中,一直充当着「肌肉」的角色,作为人类手、脚的延申,帮助人类劳动,但非智能机器只能做简单且完全重复的劳动。
人工智能为机器赋予了大脑和感知能力,AI机器人不再只是人类的肌肉,而是自己「有手、有脚」,甚至有「五官和大脑」,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很多需要智慧和技巧的工作。
然而,自己有手有脚,能感知能思考的机器,对于今天的很多工业场景来说,有点太过「聪明」了。今天的工厂对智慧和技巧的要求还不高,工厂操作环境大多是被人设定好的,运行环境简单,同一产品线上的标准化程度高,操作差异化小。无论是机器臂还是AGV,只需要在规定好的路径或路线上运动,或执行编制好的程序即可完成绝大多数任务,运行轨迹上简单,特殊情况处理方法单一。
此外,虽然在同一工业生产环境中标准化程度高,但不同工厂、不同产线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,不同的工业场景对AI的需求截然不同,这也导致了针对工业场景的AI训练和产品化难度很高。
「农村是AI机器人落地最好的场景。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认为,人工智能在农业场景的应用更容易实现产品化(如无人机、无人车等),应用效果也最为明显。
农业机械化在今天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,但耕地场景与工业场景不同,农业环境更为开阔、粗放,更是用于开阔区域的大面积耕种和集约化管理。这样的耕种作业很难实现精细化生产,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资源、成本和产品浪费,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。
然而,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。虽然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差异很大,但以自然为基础的农田、耕地有很高的趋同性,这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标准化程度更高。同时,农业场景下的播种、灌溉、施肥、施药、采摘等劳动,虽然是高重复性劳动,但也需要一定对人类技巧。
相较于传统农机作业的集约、粗放模式,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农业机器人,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,对随机生长的植株进行精细化处理,有针对性地解决多样化的问题,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降本、提质、增效。
此外,AI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训练比其他领域更简单。农田场景开阔、简单、安全,没有工业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的复杂危险训练场景。同时,农业场景的数据相对容易收集,且易分析。基于农作物的育种模型能够给AI的分析和训练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,可以针对不同作物建立有针对性的作物模型。
李开复表示,「目前,人工智能还不能取代人脑,但是可以帮助人类完成重复性工作。AI农业将比过去的农业机器进一步精细化,有针对性、灵巧性,做到「有眼睛、有手、有脚」,大量取代重复性工作,农业应用是AI技术最低垂的果实。」
在刚刚推出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,也将人工智能、生物育种等技术制定为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,人工智能更是被放在前沿科技攻关等首要位置。
农业科技不仅仅是生产手段、创造财富的手段,更肩负着消除贫困、消除饥饿、改善生态环境、实现可持续发展、提高全人类生活质量的社会责任。
文章内容来源:机器之心
网址:https://www.jiqizhixin.com/articles/2021-03-21-2